《兒子的大玩偶》共包括十個故事:〈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我愛瑪莉〉、〈甘庚伯的黃昏〉、〈玩火〉、〈兩萬年的歷史〉、〈鮮紅蝦——下消樂仔的掌故〉、〈把瓶子升上去〉、〈清道伕的孩子 〉。
《兒子的大玩偶》封面:
作者:黃春明
出版: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內容:
對土地的濃厚情感,使黃春明在勾勒社會問題時,不只有悲苦的一面,他筆下的人物往往在陷入命運困境之際,仍不忘展開笑容,讀之令人既悲且喜,亦能感受到人性的溫暖,那可以說是土地賦予黃春明的力量。
〈兒子的大玩偶〉裏的坤樹,為了生計裝扮成廣告人,在街頭四處遊走,慣看父親小丑面目的孩子,有天看到父親未上妝的臉龐時,竟認不得而嚎啕大哭,無奈的父親只好取出粉塊,在臉上慢慢地塗抹起來……人生的荒謬與哀傷,莫甚乎此。
黃春明的筆,也披露台灣在美日兩國經濟殖民下之社會圖像,如〈蘋果的滋味〉裏,受傷的工人阿發,受洋人餽贈,竟忘記自己失去了一條腿的悲哀,如此的反差與卑微,怎不叫人揪心。〈我愛瑪莉〉、〈小琪的那頂帽子〉則描述來自農村的小人物,為了在工商社會求生存,得忍受美日的經濟文化殖民,扭曲自我,在矛盾中掙扎的處境。
感想:
〈兒子的大玩偶〉中主角的遭遇,自然勾起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思考。
男主角坤樹,一方面為生活所逼,打扮成小丑一樣,替電影院賣廣告,他的怪相,受到人們的白眼和歧視,他的人性尊嚴,可謂受盡侮辱。另一方面,坤樹在卸去化妝,還原本來的面目時,又竟然不能被兒子所認。於是,他只好再化妝成賣廣告時的模樣,以求被兒子認出。
在工作時,坤樹既失去了正常人的本來面目;在家中,又失去了作為父親的尊嚴,成為兒子的玩偶,他的內心飽受煎熬:
一天總算真正地過去了。他不像過去那樣覺得疲倦。回到家,阿珠抱著阿龍在外面走動。
「怎麼還沒睡?」
「屋子裏太熱了,阿龍睡不著。」
「來,阿龍——爸爸抱。」
阿珠把小孩子遞給他,跟著走進屋子裏。但是阿龍竟突然地哭起來,儘管坤樹怎麼搖,怎麼逗他都沒有用。阿龍愈哭愈大聲。
「傻孩子,爸爸抱有甚麼不好?你不喜歡爸爸了嗎?乖乖,不哭不哭。」
阿龍不但哭得大聲,還掙扎著將身子往後倒翻過去,像早上坤樹打扮好要出門之前,在阿珠的懷抱中想掙脫到坤樹這邊來的情形一樣。
「不乖不乖,爸爸抱還哭甚麼。你不喜歡爸爸了?傻孩子,是爸爸啊!是爸爸啊!」坤樹一再提醒阿龍似的:「是爸爸啊,爸爸抱阿龍,看!」他扮鬼臉,他「嗚魯嗚魯」地怪叫,但是一點用處都沒有。阿龍哭得很可憐。
「來啦,我抱。」
坤樹把小孩子還給阿珠。心突然沉下來。他走到阿珠的小梳妝台,坐下來,躊躇地打開抽屜,取出粉塊,深深地望著鏡子,慢慢地把臉塗抹起來。
「你瘋了!現在你打臉幹甚麼?」阿珠真的被坤樹的這種舉動嚇壞了。
沉默了片刻。
「我,」因為抑制著甚麼的原因,坤樹的話有點顫然地:「我,我,我……」
恥辱性的工作沒有使人喪失生活的勇氣,但兒子的舉動,相信或會使他精神崩潰。
此外,〈蘋果的滋味〉中的江阿發,〈我愛瑪莉〉中的大衛陳,他們的奴化心態,也讓人慨嘆人格的泯滅,同樣使人思考人的尊嚴問題。
通俗、幽默,使用方言俚語,具有台灣地方氣息,則是黃春明的語言風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