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是抗戰期間以現實為題材,反映政治黑暗的一部小說,一向被視為現代救亡文學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
《腐蝕》封面:
作者:茅盾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內容:
《腐蝕》把政治小說與心理小說熔為一爐,是茅盾長篇的又一代表作。它主要是從抗戰時期尖銳復雜的政治鬥爭方面反映社會時代。以「皖南事變」前後或明或暗的政治動向為背景,刻劃女特務趙惠明的典型形象,集中抨擊了法西斯特務統治制度。
小說通過主人公趙惠明的自訟、自嘲、自辯的一束日記,寫了她的受騙、犯罪而又不甘於墮落,並走上自新之路的過程,既是她的靈魂痛苦史,也是她追求新生的懺悔書。她走上自新之路,是其性格邏輯發展的必然。
感想:
本作品最大特點是採取了日記體裁,因而在刻劃人物心理活動方面十分深刻細膩。日記的主人翁趙惠明受騙、犯罪而又不甘於墮落所引起的矛盾和痛苦,以及在覺醒自新過程中所經歷的決裂、鬥爭,都寫得細緻而真切,能激發著人們對於黑暗的政治的仇恨:
九月十五日
近來感覺到最大的痛苦,是沒有地方可以說話。我心裏的話太多了,可是找不到一個人可以讓我痛痛快快對他說一場。
近來使我十二萬分痛苦的,便是我還有記憶,不能把過去的事,完全忘記。這些「回憶」的毒蛇,吮吸我的血液,把我弄成神經衰弱。
近來我更加看不起我自己,因為我還有所謂「希望」。有時我甚至於有夢想。我做了不少的白日夢:我又有知心的朋友了,又可以心口如一,真心的笑了,而且,天翻地覆一個大變動,把過去的我深深埋葬,一個新生的我在光天化日之下有說有笑,——並且也有適宜於我的工作。
我萬分不解,為甚麼我還敢有這樣非分之想,還敢有這樣不怕羞的想望。難道我還能打破重重魔障,挽救自己麼?
《腐蝕》的另一特點,是真實地揭示了趙惠明逐步覺醒、走向自新之路的過程:
二月六日
可以說,一切按照預定計劃進行。N這小鬼頭,似乎有點福氣。三號傍晚,我把N從旅館護送到我那開甚麼百貨商店的老鄉家裏去的時候,她快活得甚麼似的,我卻有幾分妒意;我嗔著她道:「你別太高興,問題還多著呢!」可是我又忍不住撲嗤一笑道:「你瞧,人家對待愛人,也不過如此!」
明天我得搗一個鬼,再往城裏去看她去。雖然我的行動也還有多少不便,可是我不放心她在那裏相處得如何。老鄉一家都相信N是我的表妹,因為失業,打算到我父親那裏,父親剛死了姨太太,家裏沒人,也需要一個親戚去招呼一下;老鄉對這一切,都深信不疑。
甚麼都還像順利。只有一個錢的問題。據說路費要七八百呢!
然而我總得設法對付過去,難道現在還能中途撒手?
父親的回信還是沒有。要不要打電報去呢?
有許多事情,本來可以和N商量;然而這些事或多或少都和錢發生關係,要是和N一商量,她沒有錢,我是知道的,她見我為難,一定又要回到她的老主意,——硬挺,挺不下時,有一個死。……
我決定一切由自己去解決,讓N滿心樂觀,早點走。
明天我「得」生甚麼病,然後進城醫病,探視N,然後……
書名雖名為《腐蝕》,但女主角的尚未完全腐蝕的靈魂中,始終還保留著一點「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使人覺得她雖然身為特務,其實也非壞透,而最終她也決心充暗投明,救出了即將陷入魔掌的女學生N,便證明她還有良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