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毛寫的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以《撒哈拉的故事》為始。

《撒哈拉的故事》封面: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全集一)

作者:三毛

出版: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因為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

感想:

《撒哈拉的故事》由12篇散文組成,包括《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愛的尋求》、《芳鄰》、《素人漁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當中主要描寫了三毛和丈夫荷西在偏僻落後的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有趣經歷和見聞,具有獨特的異域風貌,此外,書中也深入探討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例如《娃娃新娘》一篇講到三毛的一個沙哈拉威鄰居叫「姑卡」的十歲姑娘出嫁時的婚俗;又如《沙漠觀浴記》裏寫三毛跑去看沙漠女人洗澡,才知道沙哈拉威人有三四年才洗一次澡的習慣。

寫得較長的《白手成家》則詳細地描述了他們在一個陌生小鎮建立溫馨家庭的經過,起初可說幾乎是一無所有,而期間過程亦充滿挫折:

終於,我們走進了一條長街,街旁有零落的空心磚的四方房子散落在夕陽下。我特別看到連在一排的房子最後一幢很小的、有長圓形的拱門,直覺告訴我,那一定就是我的。

荷西果然向那間小屋走去,他汗流浹背的將大箱子丟在門口,說:「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家。」

這個家的正對面,是一大片垃圾場,再前方是一片波浪似的沙穀,再遠就是廣大的天空。

家後面是一個高坡,沒有沙,有大塊的硬石頭和硬土。鄰居們的屋子裏看不到一個人,只有不斷的風劇烈的吹拂著我的頭髮和長裙。

荷西開門時,我將肩上沉重的背包脫下來。

暗淡的一條短短的走廊露在眼前。

荷西將我從背後拎起來,他說:「我們的第一個家,我抱你進去,從今以後你是我的太太了。」

這是一種很平淡深遠的結合,我從來沒有熱烈的愛過他,但是我一樣覺得十分幸福而舒適。

荷西走了四大步,走廊就走盡了,我抬眼便看見房子中間那一塊四方形的大洞,洞外是鴿灰色的天空。

我掙紮著下地來,丟下手裏的枕頭套,趕快去看房間。

這個房子其實不必走路,站在大洞洞下看看就一目瞭然了。

一間較大的面向著街,我去走了一下,是橫四大步,直五大步。

另外一間,小得放下一個大床之外,只有進門的地方,還有手臂那麼寬大的一條橫的空間。

廚房是四張報紙平鋪起來那麼大,有一個汙黃色裂了的水槽,還有一個水泥砌的平台。

浴室有抽水馬桶,沒有水箱,有洗臉池,還有一個令人看了大吃一驚的白浴缸,它完全是達達派的藝術產品——不實際去用它,它就是雕塑。

我這時才想上廚房浴室外的石階去,看看通到哪裏。

荷西說:「不用看了,上面是公用天台,明天再上去吧。我前幾天也買了一隻母羊,正跟房東的混在一起養,以後我們可以有鮮奶喝。」

聽見我們居然有一隻羊,我意外的驚喜了一大陣。

荷西急著問我對家的第一印象。

我聽見自己近似做作的聲音很緊張的在回答他:「很好,我喜歡,真的,我們慢慢來佈置。」

說這話時,我還在拚命打量這一切,地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牆是空心磚原來的深灰色,上面沒有再塗石灰,磚塊接縫地方的乾水泥就赤裸裸的掛在那兒。抬頭看看,光禿禿吊著的燈泡很小,電線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蒼蠅。牆左角上面有個缺口,風不斷的灌進來。

打開水龍頭,流出來幾滴濃濃綠綠的液體,沒有一滴水。

我望著好似要垮下來的屋頂,問荷西:「這兒多少錢一個月的房租?」

「一萬,水電不在內。」(約七千台幣)「水貴嗎?」

「一汽油桶裝滿是九十塊,明天就要去申請市政府送水。」

我嗒然坐在大箱子上,默然不語。

但最終他們還是從無到有,把住所由「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改變成「沙漠中最美麗的小屋」,讓人感受到了白手成家的艱辛和成家後的快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

過了沒有半個月,我一個人在家,聽見有人在窗外說:「不會錯,就是這一家,我們試試看。」

我打開門來,眼前站的就是那個我們替他推車的人。

他手裏抱了一束玻璃紙包著的大把——「天堂鳥」。

另外跟著一個朋友,他介紹是他同事。

「我們可以進來嗎?」很有禮貌的問。

「請進來。」

我把他的花先放到廚房去,又倒了冰汽水出來。

我因為手裏托著托盤,所以慢步的在走。

這時我聽見這個外國人用英文對另外一個輕輕說:「天呀!我們是在撒哈拉嗎?天呀!天呀!」

我走進小房間時,他們又從沙發裏馬上站起來接托盤。

「不要麻煩,請坐。」

他們東張西望,又忍不住去摸了我墳場上買來的石像。也不看我,嘖嘖讚歎。一個用手輕輕推了一下我由牆角掛下來的一個小腳踏車的鏽鐵絲內環,這個環蕩了一個弧形。

「沙漠生活,我只好弄一點普普藝術。」我捉住鐵環向他笑笑。

「天啊!這是我所見最美麗的沙漠家庭。」

「廢物利用。」我再驕傲的笑了。

他們又坐下沙發。

「當心!你們坐的是棺材板。」

他們唬一下跳起來,輕輕翻開布套看看裏面。

「裏面沒有木乃伊,不要怕。」

最後他們磨了好久,想買我一個石像。

我沉吟了一下,拿了一隻石做的鳥給他們,鳥身有一抹自然石塊的淡紅色。

「多少錢?」

「不要錢。對懂得欣賞它的人,它是無價的,對不懂得的人,它一文不值。」

「我們——意思一下付給你。」

「你們不是送了我天堂鳥嗎?我算交換好了。」

他們千恩萬謝的離去。

※※※

又過了幾個星期,我們在鎮上等看電影,突然有另一個外地人走過來,先伸出了手,我們只有莫名其妙的跟他握了一握。

「我聽另外一個通訊社的記者說,你們有一個全沙漠最美麗的家,我想我不會認錯人吧!」

「不會認錯,在這兒,我是唯一的中國人。」

「我希望——如果——如果不太冒昧的話,我想看看你們的家,給我參考一些事情。」

「請問您是——。」荷西問他。

「我是荷蘭人,我受西班牙政府的託,來此地承造一批給沙哈拉威人住的房子,是要造一個宿舍區,不知可不可以——。」

「可以,歡迎你隨時來。」荷西說。

「可以拍照嗎?」

「可以,不要掛心這些小事。」

「您的太太我也可以拍進去嗎?」

「我們是普通人,不要麻煩了。」我馬上說。

第二日,那個人來了,他拍了很多照片,又問我當初租到這個房子時是什麼景象。

我給他看了第一個月搬來時的一卷照片。

他走時對我說:「請轉告你的先生,你們把美麗的羅馬造成了。」

我回答他:「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語言自然樸素,善用精煉的對話來還原場景,準確把握住事物的特點並注入作者自己獨特的感受,讓讀者彷彿在聽朋友講述動人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901032 的頭像
    n901032

    n901032的部落格

    n9010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