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有許多大家熟悉的名篇。
《吶喊》封面:
作者:魯迅
繪圖:豐子愷
編註:孫立川
出版: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內容:
本書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屬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經典,影響了八十六年來的文學青年。每篇都有導讀、詳細注解、香港學者所注,有別於內地版注本。書中插有中國現代漫畫之父豐子愷先生的幾十幅插圖。
感想:
《吶喊》描寫了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現實,共14篇:
第一篇《狂人日記》描寫一個「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狀態,狂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瘋話,但都真實地說出了一些生活真象,控訴了在「仁義道德」的偽裝下的各種黑暗現實:
大清早,去尋找我大哥;他立在堂門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後,攔住門,格外沉靜,格外和氣的對他說,
「大哥,我有話告訴你。」
「你說就是,」他趕緊回過臉來,點點頭。
我只有幾句話,可是說不出來。大哥,大約當初野蠻的人,都吃過一點人。後來因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變了人,變了真的人。有的卻還吃,——也同蟲子一樣,有的變了魚鳥猴子,一直變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還是蟲子。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怕比蟲子的慚愧猴子,還差得很遠很遠。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他們要吃我,你一個人,原也無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夥。吃人的人,甚麼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夥裏面,也會自吃。但只要轉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雖然從來如此,我們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說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說,前天佃戶要減租,你說過不能。」
當初,他還只是冷笑,隨後眼光便凶狠起來,一到說破他們的隱情,那就滿臉都變成青色了。大門外立著一夥人,趙貴翁和他的狗,也在裏面,都探頭探腦的挨進來。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著;有的是仍舊青面獠牙,抿著嘴笑。我認識他們是一夥,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曉得他們心思很不一樣,一種是以為從來如此,應該吃的;一種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別人說破他,所以聽了我的話,越發氣憤不過,可是抿著嘴冷笑。
這時候,大哥也忽然顯出凶相,高聲喝道,
「都出去!瘋子有甚麼好看!」
這時候,我又懂得一件他們的巧妙了。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佈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戶說的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們的老譜!
陳老五也氣憤憤的直走進來。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對這夥人說,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
那一夥人,都被陳老五趕走了。大哥也不知哪裏去了。陳老五勸我回屋子裏去。屋裏面全是黑沉沉的。橫樑和椽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
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扎出來,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說,
「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面對著黑暗的現實,狂人憧憬著未來,預示未來的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預示「真的人」要出現,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然而,「將來的社會」和「真的人」究竟怎樣,依靠誰來「救救孩子」,通過甚麼途徑來實現自己的理想,都很朦朧。
第二篇《孔乙己》寫讀書人孔乙己的遭遇,描寫社會對苦人的涼薄。孔乙己讀書半輩子,連秀才也沒有考上,生活也越過越窮,甚至淪為竊賊,卻仍自視高人一等: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甚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甚麼「君子固窮」,甚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雖然不堪,不過,作者也寫到孔乙己的一些善良品質,例如把下酒的茴香豆分給眾小孩吃、教酒店的小伙計認字等。
第三篇《藥》描寫了兩條故事線索,一是革命者夏瑜的犧牲,一是華老栓為了醫治兒子疾病所表現的無知,並通過「藥」——人血饅頭而聯結起來:
老栓聽得兒子不再說話,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門,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燈光照著他的兩腳,一前一後的走。有時也遇到幾隻狗,可是一隻也沒有叫。天氣比屋子裏冷多了;老栓倒覺爽快,彷彿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跨步格外高遠。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專心走路,忽然吃了一驚,遠遠裏看見一條丁字街,明明白白橫著。他便退了幾步,尋到一家關著門的鋪子,蹩進簷下,靠門立住了。好一會,身上覺得有些發冷。
「哼,老頭子。」
「倒高興……」
老栓又吃一驚,睜眼看時,幾個人從他面前過去了。一個還回頭看他,樣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餓的人見了食物一般,眼裏閃出一種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燈籠,已經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還在。仰起頭兩面一望,只見許多古怪的人,三三兩兩,鬼似的在那裏徘徊;定睛再看,卻也看不出甚麼別的奇怪。
沒有多久,又見幾個兵,在那邊走動;衣服前後的一個大白圓圈,遠地裏也看得清楚,走過面前的,並且看出號衣上暗紅的鑲邊。--一陣腳步聲響,一眨眼,已經擁過了一大簇人。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甚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裏哼著說,「這老東西……。」
「這給誰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聽得有人問他,但他並不答應;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裏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裏,收穫許多幸福。太陽也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後面也照見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一)
群眾雖然愚昧,但作者在夏瑜的墳上加了一個花環,表示革命後繼有人。
第四篇《明天》描寫單四嫂痛失獨子的慘痛,抨擊了社會中人們的無情和冷漠。
第五篇《一件小事》寫的是「我」在乘人力車時所遭遇的一個意外事故,讚揚了一位人力車夫的崇高品格,寄意知識分子應該自我反省。
第六篇《頭髮的故事》通過我與N君的對話,寫出人們對革命的淡忘。革命之後,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第七篇《風波》通過一根辮子的去留問題,反映社會生活的巨大風波。在小說中,革命除了剪掉七斤的一根辮子以外,並沒有給農村帶來任何有意義的變革,揭示了中國人安於現狀、不問世事、沒有改變命運的思想。
第八篇《故鄉》通過「我」回鄉時的見聞和回憶,展示了當時農村生活的蕭瑟和淒涼。作者在小說中對小時候那個朝氣勃勃的的少年潤土和現在為生活所迫,變得憔悴、麻木的中年閏土作出比較,揭示了農民飽受兵匪官紳壓榨的慘況。
第九篇《阿Q正傳》是作者為了暴露國民的弱點而寫,這弱點主要是「精神勝利法」。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指他喜歡誇耀過去,幻想未來;喜歡自我安慰,自輕自賤;對敵人和恥辱非常的健忘,以及在失敗和受辱之後常常向更弱小者去洩恨等:
他起來之後,也仍舊在街上逛,雖然不比赤膊之有切膚之痛,卻又漸漸的覺得世上有些古怪了。仿佛從這一天起,未莊的女人們忽然都怕了羞,伊們一見阿Q走來,便個個躲進門裏去。甚而至於將近五十歲的鄒七嫂,也跟著別人亂鑽,而且將十一的女兒都叫進去了。阿Q很以為奇,而且想:「這些東西忽然都學起小姐模樣來了。這娼婦們……」
但他更覺得世上有些古怪,卻是許多日以後的事。其一,酒店不肯賒欠了;其二,管土穀祠的老頭子說些廢話,似乎叫他走;其三,他雖然記不清多少日,但確乎有許多日,沒有一個人來叫他做短工。酒店不賒,熬著也罷了;老頭子催他走,嚕蘇一通也就算了;只是沒有人來叫他做短工,卻使阿Q肚子餓:這委實是一件非常「媽媽的」的事情。
阿Q忍不下去了,他只好到老主顧的家裏去探問,——但獨不許踏進趙府的門檻,——然而情形也異樣:一定走出一個男人來,現了十分煩厭的相貌,像回復乞丐一般的搖手道:
「沒有沒有!你出去!」
阿Q愈覺得稀奇了。他想,這些人家向來少不了要幫忙,不至於現在忽然都無事,這總該有些蹊蹺在裏面了。他留心打聽,才知道他們有事都去叫小Don。這小D,是一個窮小子,又瘦又乏,在阿Q的眼睛裏,位置是在王胡之下的,誰料這小子竟謀了他的飯碗去。所以阿Q這一氣,更與平常不同,當氣憤憤的走著的時候,忽然將手一揚,唱道: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
幾天之後,他竟在錢府的照壁前遇見了小D。「仇人相見分外眼明」,阿Q便迎上去,小D也站住了。
「畜生!」阿Q怒目而視的說,嘴角上飛出唾沫來。
「我是蟲豸,好麼?……」小D說。
這謙遜反使阿Q更加憤怒起來,但他手裏沒有鋼鞭,於是只得撲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辮子。小D一手護住了自己的辮根,一手也來拔阿Q的辮子,阿Q便也將空著的一隻手護住了自己的辮根。從先前的阿Q看來,小D本來是不足齒數的,但他近來挨了餓,又瘦又乏已經不下於小D,所以便成了勢均力敵的現象,四隻手拔著兩顆頭,都彎了腰,在錢家粉牆上映出一個藍色的虹形,至於半點鐘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們說,大約是解勸的。
「好,好!」看的人們說,不知道是解勸,是頌揚,還是煽動。
然而他們都不聽。阿Q進三步,小D便退三步,都站著;小D進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著。大約半點鐘,——未莊少有自鳴鐘,所以很難說,或者二十分,——他們的頭髮裏便都冒煙,額上便都流汗,阿Q的手放鬆了,在同一瞬間,小D的手也正放鬆了,同時直起,同時退開,都擠出人叢去。
「記著罷,媽媽的……」阿Q回過頭去說。
「媽媽的,記著罷……」小D也回過頭來說。
這一場「龍虎鬥」似乎並無勝敗,也不知道看的人可滿足,都沒有發甚麼議論,而阿Q卻仍然沒有人來叫他做短工。(第五章 生計問題)
「精神勝利法」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病。當這種精神病害蔓延時,不僅摧殘個人,甚至禍害整個國家民族。
第十篇《端午節》諷刺了一個叫方玄綽的知識分子,他表面上進步、清高,骨子裏卻依舊落後,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裏思考問題。
第十一篇《白光》寫陳士成經過好幾次科舉落榜後,最終因為受不了無人賞識的悲痛,以致精神異常失足落水而亡,反映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殘害。
第十二篇《兔和貓》通過對小白兔和大黑貓的描寫,反映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和對仗勢欺人的強者的憎惡。
第十三篇《鴨的喜劇》通過愛羅先珂君想有蛙鳴合奏曲而養了蝌蚪和鴨子,最後鴨子吃了蝌蚪的故事,揭示弱肉強食的道理。
第十四篇《社戲》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嚮往和追憶,並在回憶對比中讚美了農人的優秀品質。
留言列表